五座山峰中,最高海拔超過3000米,最低海拔也有2400多米。在五臺山的北部陰谷處,有著常年不化的“千年雪”和“萬年冰”。因此,五臺山也被叫做清涼山,尤其是在盛夏酷暑之際,這里反而清爽宜人,成為了著名的避暑勝地。
(五臺山上的五爺廟)
在五臺山的所有寺廟中,就屬龍王殿最受游客歡迎,名氣最大,而且香火最為旺盛。除了善男信女們每月的固定時間上山朝拜外,廟里還會定期舉行廟會,天長日久后就形成了祈雨、唱戲、趕集等一系列的朝山活動。
(文殊菩薩像)
那么,龍王殿中的“五爺”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為什么如此世受香火呢?
這個五爺是五臺山特有的神靈,龍王的第五個兒子,關于他為什么會來到五臺山,源于民間一個神奇而美好的傳說。
相傳在很早以前,五臺山氣候惡劣,荒涼炎熱,百姓苦不堪言。善良的文殊菩薩為了拯救百姓,就來到東海龍宮,向老龍王借取清涼石,并將它放置在五臺山頂。
從此,五臺山上草長鶯飛、清涼宜人,不但成為了百姓們避暑的絕佳圣地,而且風調雨順,當地百姓們豐衣足食。
但事情并未就此結束,老龍王有五個兒子,就數老五性情火暴,加上面色漆黑,大家都叫他黑臉五爺。這五個兒子非常辛苦,每天都要外出播風布雨,回到龍宮后難免又累又熱,五兄弟就會靠在這塊清涼石上小憩片刻,馬上暑熱消退,渾身舒坦。
這日,五個龍王回來后卻不見了清涼石的蹤影。當得知是被文殊菩薩帶到了五臺山后,性急的五爺就帶著眾兄弟,怒氣沖沖地追到五臺山討要這塊清涼石。
五爺是挑頭鬧事者,因此被文殊菩薩分到了五臺山最北邊山頂。這里千年積雪,道路險峻,奇峰怪石,寸草不生。雖然也有百姓修建寺廟祭奠他,但因環境惡劣,百姓無法登頂朝拜。
于是在清朝年間,為了祭祀方便,老百姓才將現在的這座龍王殿遷到了萬佛閣的旁,在擴建后形成了現在的規模。
五爺這身打扮,還真和帝王有一些淵源,那就是康熙皇帝。
于是,康熙一眾人馬在五爺的指引下,順利下得山來,回到了行宮之中??滴鯙榱烁屑の鍫數木让?,特賜予他皇冠、龍袍,并賜金臉,還御筆題寫了“龍參”二字。所以,現在的五爺就成了這幅模樣。
不過,這只是人們的猜測和傳說,其實五爺類似帝王的裝扮,還是表達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尊敬和崇拜。
最為奇怪的是,五爺廟的對面還有一個戲臺。按理說,佛門乃清修之地,是不會允許有歌舞娛樂等紛擾的。
說起來,五爺廟的戲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,因為五爺只是一個龍王的化身,而并非菩薩或佛祖,他也喜歡熱鬧,也有七情六欲。因此,人們為了迎合五爺,就開始搭臺唱戲,并把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。實際上,這種做法并不是為了五爺,完全是百姓們文化生活的需要。
為什么民間會如此愛戴五爺,五爺廟的香火如此旺盛呢?
歸根結底,是因為百姓渴望風調雨順的生活,希望龍王出身的五爺,能為百姓服務,保證人們豐衣足食,生活平安,正體現了所謂“得民心者得擁護”的道理。
來源:五臺山網